本帖最后由 麦田小木 于 2012-12-28 09:23 编辑
一家之言,无外乎小木加入麦田以来自身的感悟和参考部分专业知识基础上的思考。
使用“聊麦田”的措辞,选用相对较熟悉的社会资本知识的内容,举以亲身经历的实例,仅作建议,与大家交流。
文已完成,秉承了小木一贯“又臭又长”的写作习惯,稍作整理,不断贴上。
ps:说说小木。2009年加入麦田,2012年前参加了山东临沂、聊城等地的走访等活动。
2012年3月份流窜到助学部审核组,亲爱的小晓手下初审员一枚,9月份流窜到湖北武汉至今。
首先,麦田作为公益产品和公益服务的供给主体,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行动”的服务形式。
对百度百科的解释不敢认同,因为我们本身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当然这本身是公益的。就好比因为热爱、兴趣和追求,有的人选择寄情山水,有的人吟诗作画,也有我们选择麦田... 就好比“给贫困孩子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份快乐”就是我们的目的。 当然一开始的我们加入麦田或者参与麦田活动可能并不是带着这样的目的而来的,并不是我为了做公益而加入麦田,这样的选择太过功力。 可能是在我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认同麦田的理念选择了坚持,或者受到身边朋友或者志愿者们的感召和鼓励而加入,或者就是仅仅由于内心的感动和善良。 我们希望自身的行为能帮助到孩子,从结果上我们确实帮助了越来越多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愿望或者在这里称之为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那么总结下可能存在的问题,抛去我们不可控的制度大环境的影响,无外乎是一些团体及个人的行为对我们自身集体行动所造成的困境和影响。
而我们的目的则是希望达成助学服务的目标(给贫困孩子一个机会,助学)和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为助学提供支持和各项保障),也就是回归公益助学的根本和分社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那么这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矛盾,那么个人觉得可以通过信任、社会网络、互动关系和激励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可能存在的问题。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