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公平不等于平均,这两者是极易混淆的概念。公平是在满足激励、满意、保障的原则条件下,承认合理差异的存在,而绝对的平等,在中国则和大锅饭等同。说到实质上,教育公平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平等。过去的人们的要求应该是“人人有学上”,现在的要求是“人人上好学”。
如今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方面,已经面临两个大变动因素:一个是教育已经进入市场,不仅政府对教育有投入,个人也要有投入,既然有投入,就会像买商品一样,能够买回多种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另一个是中国已经开始投入到国际的大环境中,这包括教育--我们的每个学校,将不止于在你那个地区,那个城市的坐标内比较,而是在一个世界大格局内比较好坏。这两大因素综合成一个大背景--个人对教育投入有了相当大的选择范围和回报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你有丰裕的收入,不想多花在其它消费方面,只想用在教育消费方面,那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一种公平,是一种历史进程中的经济化进步。
纵观世界各国,包括政府和人民都超乎以往地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联合国出版了许多书籍和文件,美英等国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对中国来说,这个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了--受教育的主体是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社会主体更是这样。现在,每个家庭教育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解决不好教育公平问题,将会出现社会问题。处理好教育公平问题将有助于整个中国的前进,教育水平也会上一个新层次。 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在教育体系中升学是一种权利,就业也是一种权利。就业的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里,最重要的一项权利。而我们的教育恰恰冷漠了这种权利,因为中国的教育太着力于升学教育了。事实上,升学,尤其是升大学,到今天为此也只是少部分人的事儿,公众对教育的最大需求,就是为不能上大学的学生解决就业素质、劳动技能问题!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基尔博士认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就是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有一项国际比较性调查结论是,中国失业工人的整体文化水平最高,然而劳动技能呢,则在国际排名里属倒几名。让这样的工人再就业,那还有什么优势可言?这说明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只教文化知识,很少技能培训。现在有多少学生只会背书,连饭都不会做,更别谈一技之长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生存权利的剥夺。所以,我们的教育无论在体制、模式、内容等等,都需要要有一个根本性的改革。 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教育作为社会生产的“工作母机”,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中国,由于升学教育的机制使得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只当“伯乐”,不当“园丁”。对所谓的好学生捧着护着,对后进生打着骂着--这就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甚至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公平!所以有了这么多的学生出走和自杀事件,后进生凭什么不能充分享受教育的阳光雨露? 其实换个角度来分析所谓后进生,他们身上的优点,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优等生所不具备的--他们天天听不懂,天天来上学,天天挨批评,天天都笑脸相迎,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好,每次都参加--这种毅力,这种抗挫折能力,恰恰是好学生所缺乏的,因为我们目前的教育往往非常忽视非智力因素。
为什么学校里公认的“尖子生”,走出校门却没有大作为,而公认的“差生”则往往挑大梁、干大事、挣大钱呢?道理就在这儿--一条人才规律“智商管就业,情商管升迁”。现在的教师,满脑子分数,满脑子升学率,还能想到情商吗?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不公平----这是两者地位的不公平。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应该是以爱为主线连接。可现在却是教师绝对权威,学生是容器。老师更常采取的是“我说你服”、“我打你通”的强硬方法,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是“尊师爱生”而是“师道尊严”走向极端。你看就清楚了,中国教室是排坐坐,而国外很多是排成U字型,教师与学生呈网络交流,双向交流,而我们是单向灌输--区别就在于是否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具有潜能的人--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的人,还是一个死的物,这绝对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对他的人格,还是对教育的效果,都是如此。
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世界各国隆重推出一本书,名叫《教育--财富孕藏其中》。它提到现代教育具有四大支柱,一是学会认知,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发展。这4条中都有一个智力和能力问题。中国的教育过分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学生在校70%以上的时间用来学知识,因此中国人把学生上学叫“念书”、“读大学”。而国外的教育理念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在玩中学”,“玩”是第一位的;中学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在学中玩”,“学”中还有“玩”。实际上,“玩”做为学会交流,增长能力的过程。英文中的上学叫法是“GOTOSCHOOL”,直译“去学校”,究竟干什么,人家没说,你自己安排。这应该是我们借鉴的一个有益的教育观念。只有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选择,我们的教育才能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