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23|回复: 1

奋斗启示录[引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阴雨连绵,在家中发霉,看了山东影视每天八集连放的电视剧《奋斗》,深有感触。以至于总想说点什么,可是十一家中只有老公,况其志趣和我颇有差异,他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和他聊起奋斗,他总是说那种杜撰没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他是不会信的。比如剧中,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毛头小伙,为某房地产设计房子,一次就赚了2千万,这是老公万万不肯相信的东西。确实奋斗的剧情有某种夸张、渲染的成分在里面,然而艺术不是生活,但源于生活,即使其中某些情节不足为信,但是这个片子的基调、主题,确实深深触动着我,既然老公不愿听我的感受,只好写下来,和自己交流一下吧。 奋斗说的是原来在大学里的三个好哥们,毕业以后各自为理想、生活、爱情去奋斗的历程,(前面几集我落下没看,但从后面也能基本上猜到前面的情节。)看完这个电视剧之后,我脑子里一直盘旋着若干个词语,比如:友谊、爱情、理想……我就从这几个词一一解析我所看到的以及我所感受到的吧。友谊 从古至今对于友谊颂扬的名篇佳作举不胜数,一个“义”字是中华民族最最传统的精神,因此代代相传,而每一代对于这个“义”都会有不同的诠释和体现。到了我们这一代,在校园里,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同学之间相识、相知、相熟成了友谊的源泉和载体。当我们还是小学生、中学生的时候,也许还不能深刻的体会到友谊的实质,因为那时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书本学习所占领,还因为那时我们年龄尚小,感情、心智都没有全部成长完善,也没有经历过什么风浪,需要用友谊去疗伤、安慰,所以对于朋友的真正含义没有形成,对于友谊的渴望也不那么强烈。然而等到上了大学,或是走向工作,真正彻底的离开家庭、父母的庇护和关怀,友谊一下子变得非常的重要。而在大学自由的生活里,常常就能培育出很多够哥们,够姐们的真挚友谊。大家同宿同寝,同进同归,同一片天地里一致的步调和氛围,同一个世界里相同的烦恼和喜悦,促使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和故事,而这些即使是很多年过去了也不会忘,不愿忘的。奋斗中所描述的三个铁哥们,他们之间的友谊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学友谊的缩影。当然奋斗主要题材是大学毕业后他们的奋斗历程,所以他们的友谊也就是大学毕业后的延续,而这种延续实在让我羡慕。因为现实中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不能留在同一个地方,大家都会为了各自的理想或生计分散在海角天涯、四面八方,很多情况下不能常聚常往。而奋斗里三个哥们,他们都在同一个城市,即使毕业了,一有周末或者空闲还能聚在一起神侃,时而互相讥讽、时而互相吹捧、时而互相攀比、时而互相安慰,苦闷了一起喝几杯闷酒,高兴了一起吼几嗓子歌谣,发财了大家一起分享,失意了大家一快郁闷。即使各自都有女友,但一段时间后的沟通还是不可或缺的,也许这种情感不是女友或是新组成的家庭情感所能代替的吧。在剧中这种铁哥们的情感延续,不仅是精神上的,后来甚至是形式和物质上的,他们或因为工作失意或因为情感创伤,最后又全都住进了一个由旧厂房改装的loft——心碎乌托邦里,来延续他们还没有过够的简直就是非常留恋的大学宿舍生活,足可以看到这部片子的作者也在做一个大家都想做的梦,那就是毕业了我们还可以像在学校里那样生活,毕业了我们还可以像以前那样潇洒、那样肆无忌惮。其实这真的是一个乌托邦,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每个上过大学的人何尝没有追忆过以前的宿舍生活,而每一次毕业后的聚首何尝没有人聊起以前是怎样有趣怎样痛快,可当我们回忆起来的时候,它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当我们毕业多年后真正体会到其中韵味的时候,它已经一去不返、不复存在了。所以作者为了圆那三个哥们的梦,为了圆大家的梦,又让他们“混”在一起,让这些长不大、不愿就这样匆匆献身繁琐家庭生活的孩子们来一个缓冲,来一个过渡。在单纯的学校生活中他们的友谊仅仅是发了一个芽,而这颗芽却在以后大家共同应对无聊、无奈、无助的工作、家庭生活以及人生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中得到了更好的生长。在那个乌托邦建起来的时候,我也跟着激动,觉得生活又会变得丰富了,觉得自己和剧中人一样还可以再年轻一回;接着乌托邦的队伍不断壮大,简直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人间天堂,管他什么工作、家庭,到这里都得止步,我们还要乘着所剩无几的青春,一起玩乐、一起享受、一起放纵……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总会长大,不可能永远逃避现实、宿命以及这个时代所要求你做的一切,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我的心也落寞了,是啊,连作者也不能背离现实,永远延续这个乌托邦的存在。难道友谊在人们长大后被家庭工作各种繁琐事务缠身之时,就不得不退居其后,成为这一切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零头、一个小小的装饰吗?尽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家庭对于一个人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同样渴望家庭之外的友谊。不管这个乌托邦是形式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每一个毕业后工作的人仍需要友情的慰籍,仍需要兄弟般情谊的滋润,因此我在这里也高喊一句电视里的台词:“友谊万岁!” 爱情 这样一个青春偶像片,爱情当然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现在发现我长大了,不再爱看韩剧里的那种超越物质、世俗的纯粹精神恋爱。那种所有的阻碍只来自外界,而恋爱双方从来没有退缩、畏惧过,他们所做的一切事就是排除众议,而自身没有发出过任何对自己感情是否真切、是否变化的询问与思考,也许这确实是很美好,值得称颂的童话,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情感往往都很少存在或者更本没有。 比较喜欢奋斗这部电视剧里对爱情的不断叩问和探索,其实爱情也是一种情感,它也应该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这部剧中最复杂、描写的最多的就是陆涛、夏琳和米莱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陆涛是这部戏里的核心人物,他是一个帅气、聪明、精干的小伙,当然还透着一点坏孩子的叛逆。有这样的形象、这样气质的男孩可能是这个时代很多女孩子心底的最爱吧。他吸引着衣食无忧的富家女米莱,同样也吸引着性格倔强的贫寒女夏琳。尽管米莱先认识陆涛,并且和陆涛、向南他们经历很多逃单、闯红灯、打台球等等滋长哥们情谊的叛逆生活,但是爱情是不讲先来后到的,当陆涛遇见米莱最好的朋友夏琳时,就被夏琳美丽的外表以及独立、坚强的个性所征服。陆涛和夏琳的结合,无疑给米莱一个沉重的打击,一个是自己的最爱,一个是最好的朋友,而就在这同一瞬间,她失去了世界上两样最珍贵的东西——爱情和友情。整个剧情直到最后,米莱都是深爱着陆涛,尽管她为陆涛所做的一切都不可能在爱情的天平上添加任何砝码,可是她仍然为他付出,因为没有陆涛的世界对于米莱来说只是一片荒漠,她的最大的乐趣就是能见到他,在他的身边为他做些什么。这种无谓的付出可能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会真的出现,因为人都是自私的,谁会为了得不到的爱情去无谓的牺牲呢,但是对于米莱这样一个富家千金来说,有其存在的可能。她生来就能得到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金钱、美貌、父母的娇惯、世人的吹捧,所有能满足虚荣心的东西她都能拥有,当她发现并找到在这个世界上她真正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老天变得吝啬了,不再给她了,然而她岂能罢休,她不相信通过她的努力就得不到陆涛的爱,她认为她不断地付出总有一天会感动陆涛并回到她的身边,可是世界是公平的,不可能什么都给你。看到米莱那样执著的去追求陆涛,我都觉着悲哀,因为她连自尊、自爱都放下了。其实米莱在这个剧中并不是很讨人厌的那种形象,反而让人生怜,可能是她爱的太彻底、太用力了吧,以至于自己跟自己较劲,回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她不愿意去以前她和陆涛去过的任何地方:肯德基、小酒吧、游乐场、还有她的母校门口,怕这些地方钩起她的回忆和感伤。尽管陆涛在遇见并喜欢上夏琳之后,从来没有动摇过,但他也不愿看到米莱为他那样的伤心,于是为了治愈米莱的失恋症,重新带她去那些他们曾经去过每一个地方,然后让米莱忘记过去,重新过自己的新生活。到最后,米莱终于接受了事实,尽管她仍然爱着陆涛,但却也能把他放下,封存在自己心里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然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不管爱有多短多长,人生只要曾经爱过,就不会遗憾。对于陆涛和夏琳的爱情,其实没有太多可说的,他们两个都是很有才能很优秀的人,他们因为那种英雄的惺惺相惜走到一起,两个人都是付出型的,都是希望自己给别人的比别人给自己的多。当然他们也出现过情感危机,那就是,陆涛在自己借助运气和才能,有了成功并且欲望和自信不断膨胀,夏琳因为受不了只有被光环淹没而完全失去自我的时候,她毅然离开陆涛,重新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只当一个附庸者。不过最后两个相爱的人还是在一起了,因为双方都无法忘记彼此,而且通过分分离离的磨合他们也能冷静下来体会到彼此的心声,珍惜彼此的感情。其实他们两个的爱情并不能代表这个时代普遍的感情世界,因为在这个被物质利益熏灰了的世界,向他们不要金钱只要感情的单纯价值观世界观应该所剩无几了,我觉得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上演的更多的是向南和杨晓芸之间的爱情戏,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因为互相吸引早早结婚,而婚后两个人都在为钱为生机苦苦奋斗、挣扎。晓芸是现在众多女性的一个缩影,虽然她很爱向南、离不开向南,但是她的不够强大不够充实的内心,总是被这个时代普遍的金钱、享乐至上的价值观不断冲刷、撞击着,她从来不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快乐,而总是看到别人的优越,总是数落向南的缺点,当看到陆涛一下子赚了二千万,一下子买了400平的豪宅,还有陆涛为夏琳买的大大的订婚钻戒,她的心就无法平衡了,于是没完没了的和向南闹。等她自己也赚了钱,而身边却没有了向南的时候,她也同样觉得钱买不来所有的东西,生活更加了无生趣。而向南,他对于婚姻的分分合合也有直接的原因,他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在还没有真正理解婚姻、家庭的意义的时候,就草率的和晓芸结婚,婚后他还依然像以前单身一样,对家庭一点不负责任,天天回家就打游戏,没事就和朋友喝酒聊天,而家庭生活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当他知道晓芸怀孕的时候,他害怕负责,害怕抚养。80后像向南这样的人很多很多,这和家庭教育、时代背景应该有很多的关系,他们要么娇生惯养、要么游戏人生,常常宁愿整天呆在电脑前,也不愿和家人多沟通交流。因此向南和晓芸在拥有的时候都没有好好珍惜爱情和婚姻,而在失去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才真正在创伤中长大。还好他们走的还不算远,终于在朋友的撮合下,他们又有了新的开始。也许他们的故事对于我们更有启发意义吧,简单总结就是——爱就应该爱他的全部,爱和责任是相应而生的。 理想 其实看完这个电视剧,我对这个时代所赋予理想的含义更加困惑了。正如陆涛生日的祝酒辞所说:我们的父辈从小告诉我们应该有理想、并为理想奋斗,可是也许他们活到老也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这部片子取名为奋斗,让人觉得这应该是为理想奋斗吧。可是看看这部剧中的人物,到结束我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他们的理想。首先陆涛,他一直被看成天才,几乎这个时代男孩子的优点在他的身上都能找到,他起初也有理想,他是搞设计的,一开始他设计的房子就得到了很高的收益,算是人生的小小的成功。他也希望能设计并打造时代精品的建筑——让人能住200年的房子。可是不管他在法兰克福风情上花的心血,还是在田园牧歌里投注的激情,最后都付诸流水,只是成了别人手中交易的棋子,而没有人真正去欣赏他所做的一切,即使他的亲生父亲。也许正是他亲生父亲玩弄了他的理想,击碎了所有他对于建筑的梦。他的父亲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生意人,他也希望陆涛和他一样,不要只是为了心中的幻想去做任何事,在生意场上,利益是至上的,没有利益可图,再好的设计只是一堆废纸。当不再有人为陆涛的理想买单的时候,陆涛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搞一点普普通通的设计,金钱他可以不要,名誉他可以不要,只要和夏琳在一起过平凡的生活,这似乎又回到了起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理想吗,难道这个时代的最终理想也是陶氏的守拙归园田吗?再说说陆涛的亲生父亲,虽然他不是一个年轻人,也不是这部片子里主要描绘的人,但是他应该是这部片里事业最成功,也是最富有的人,他年轻的时候为了事业,抛弃了妻和子,在事业上他不择手段聚集了极大的财富,他可以说是一个真正为自己理想奋斗一生的人。他的理想就是一定要成功、受人尊重、并通过自己的经济实力去控制别人。他确实做到了,很好的控制他所有的手下,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做到游刃有余,处处得利。可是他由于之前抛弃妻和子,之后又践踏了陆涛曾经的理想,所以一直不能控制他的儿子陆涛。他想让他的亲生儿子继承他所有的遗产和事业,并成为他那样成功的人,但是陆涛认为他是个可怜可悲的人,尽管他有亿万资产,但是他始终孑然一身,孤苦伶仃,是一个没有家的无家可归者。因为陆涛的妈妈后来嫁给了别人,而陆涛又无法接受他的父亲。这样一个为理想奋斗一辈子的人,最后却只落得一场空。作者眼里的理想究竟是什么,为理想究竟该怎样奋斗?作者并没有在作品中树立一个正面、完美的形象,或是给大家指明一个方向,而是在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理想的同时,也挖掘了一个又一个埋葬理想的坑。现实生活可能也是这样,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大多是缺乏理想的,也许曾经也有过,但当理想在现实的洪流中打旋、下沉之后,也许就只能随波逐流,过普通人的生活,做普通的事情了。最后说说露露,因为她是剧中唯一一个实现理想,并感到快乐的人。她不是剧中的主角,她虽然曾经是华子的女友,但她始终不属于华子、陆涛他们那一伙人。她没有读过大学,只是北漂一族中的一员,并依附华子,尝试做各种生意。她的理想现实而简单,就是她在她父亲临终前答应,一定要让家人在一起。她虽然只身来到北京,但她永远不忘记一定要把家人接来,和她在一起生活。于是她就朝着这个实实在在的目标一步一步奋斗着,拿到北京户口,真正属于这个城市,接她的聋哑弟弟过来打工,接她的妈妈过来生活。她每天都对这初升的朝阳祈祷,让她的父亲保佑她实现愿望。当她实现她一切的时候,连华子和陆涛都佩服她的执著精神,以至于感叹他们自己都没有什么切切实实的理想。作者没有让的主要人物在整个剧中实现他们的理想,并且在不断的询问各自的人生、命运的时候,不断的改变着他们的理想,这也许是一个暗示,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常常很空很大,常常在遇到挫折和障碍的时候,就轻易让理想搁浅。而作者只是让剧中的一个小人物实现了她的理想,也许就是启示我们,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平凡的事也是一种理想。
发表于 2008-1-1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15 22:36 , Processed in 0.0774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