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43|回复: 1

乏味的直白--读《刘心武续红楼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心武先生续写的《红楼梦》出版了,在媒体上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力挺这部作品的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周先生最赞赏的是刘心武的勇气,对于文字内容倒是没做什么评价。原本我等门外汉是没有资格来说三道四,指手划脚的,可在读完这个《续》后感觉有些想法不吐不快,方家包括刘心武先生本人对于我这样的读者也肯定持包容、鼓励的态度,即使觉得肤浅也不至招来嘲笑。

    我们通常读的是120回的《红楼梦》,没有争议的是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是程伟元与高鹗联手续写的称为“程高本”。对于后四十回一直以来批评的声音居多,多认为与曹雪芹的原意相去甚远,特别是以周汝昌先生为代表的探佚派认为程高本与曹雪芹迷失的部分是背道而驰。但是多年来一直也没有人对八十回以后进行续写,可能一是因为曹的前八十回已经达到了无法企及的高度,二是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从胡适到周汝昌都曾明确表示不管如何研究《红楼梦》都不会去尝试续写她。

    刘心武先生研究《红楼梦》多年,使之名声大噪的是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做的揭秘红楼梦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些原本没有接触过红学研究的观众来讲感到非常新鲜、非常刺激,将养在深闺仅局限于“红”圈内的一片世界以通俗的方式普及到亿万人前。实际上红学界很多专家对刘心武先生的探佚成果持否定态度,对以电视讲座的方式讲红楼梦很不以为然。但是对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来讲刘心武先生的探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视角,原来文本背后隐藏着如此纷繁复杂的线索,跌宕起伏的政治斗争。我每每对照刘心武先生的观点回头去重新阅读《红楼梦》都感到有理有据,赞叹不已。得知刘心武先生继《揭秘》、《八十回后真故事》后真的写出了《续》,我是第一时间网购了一本,迫不急待的想拜读大作。看完了,却很失望。

   《续》在语法修辞和意境营造上与原著严重脱节,《红楼梦》作为古典白话小说的标尺其艺术高度让人叹为观止,原著中大量使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来讲故事,每个人物的说话方式、语气、身份特征都非常鲜明。这些对话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如立眼前。诗词歌赋、民俗谶语大量使用犹如锦上添花,可以说曹雪芹既是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优秀的诗人。原著惜字如金绝不在无关紧要处浪费笔墨,寥寥几笔写景写情却栩栩如生。而《续》在这些方面大大逊色。对话的使用缩水,言语间全没了古典白话的意韵,诗词歌赋、民俗谶语通篇只见十来首,且功力远不及曹和程高,叙事描景也不够干练。
   
    毕竟原著与我们相隔250年之久,即使程高后四十回也是220年前的事了。后人想续无法达到与原著的无缝衔接,我们姑且不论程高本的故事架构和结局安排有无瑕疵,单从文学角度来看倒是与原著一脉相承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写者必然受到影响,作品肯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刘心武先生是当代的著名作家,曾获矛盾文学奖,其水平与学识是很多作家难望项背的,但在续写《红楼梦》上显然还远远不够。

    原著的另一特点是含蓄,《红楼梦》是需要细读、深读才能够品到其中三味,刘心武先生也一直提倡用文本精读的方式看《红楼梦》,而他的许多研究成果也是从中得来。可以说《红楼梦》每看一遍都会得到更深的感受,更多的发现。曹文轩教授说过文学的意义在于“不露声色的输出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在文学作品中直白的力量往往是很小的,有时候还起反作用。

    即使刘心武先生的探佚成果都是符合原著的写作背景,在小说中也不应该如此毫不掩饰的描写。回头去看原著,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何曾有过赤裸裸的政治斗争描写,这既是因为“含蓄”的需要,同时也受政治的影响。在那个时代怎么可以这样写,稍有不慎必然掀起一场浩劫,清代的文字狱案例并不少。

   “潢海铁网山打围”在第二十六回出现,也就一带而过,冯紫英透露了一点隐晦的信息,刘心武先生探佚结果是冯紫英及其父在皇帝去春狩时刺杀未成。在《续》中刘心武先生用了近两回的篇幅写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势力再次刺杀皇帝的事情,以张太医为首的刺客们竟已控制了皇上,可以说杀之易如反掌,最后因形势所迫只是逼杀了贾元春,放过了皇上,读来如同一篇武侠小说。

    从逻辑上讲,这个所谓的二次刺杀应该不会存在。第一次刺杀未成,皇帝还会给在野的势力第二次机会吗?如果给第二次机会必定是个布好了的陷阱,怎么可能还控制了皇上,逼杀了贾元春呢。再说,这样的政治事件作为写作的背景曹氏只会在行文时点到为止,绝不可能铺开来讲。我们可以在原著第十三回中找到佐证,秦可卿的死是《红楼梦》中未交代清楚的一件事,脂砚斋批注:“因命芹溪删去“遗簪”、 “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为何删去?仅仅是曹雪芹听脂砚斋的话吗?当然不是,按照刘心武先生探佚的结论也是因为涉及政治的原因。

    其实这些道理刘心武先生都理解得透彻,可为什么在《续》中会犯如此大忌,全然失去了理智,胡乱写来呢?其实这非常符合心理学上所讲的“表现欲”。历经二十年探佚的成果必一吐为快,哪怕声嘶力竭也在所不惜。

    可叹啊!只会发生在三流写手作品中的低级错误刘心武先生也未能脱俗。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是脂砚斋批注中屡屡出现的词汇,刘心武先生也常挂嘴边,认为是《红楼梦》的最大特点,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无关的人物,线索铺垫必然后文呼应。曹雪芹在前八十回确实埋下了太多的伏笔,也预示了主要人物的最终命运。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结局理解的许多观点都很合情合理,但在《续》中却犯了另一大忌:啰嗦重复、低估读者智商。在《续》中只要出现一个“果”必然要重复交代前八十回写过的“因”,甚至《续》中刚刚写过的事后文也会再次加以解释,这么粗暴的精神强奸,是一点也未将读者的领悟能力放在眼里啊!

    其实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的有一些理解也是偏于肤浅的。原著第三十一回回目叫“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里面的“白首”《续》中就成了贾宝玉与史湘云作了乞丐一夜之间两人头发皆白。这个“白首”可不可以理解成贾宝玉与史湘云恩爱长久,都是高寿呢?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古典白话小说,其“口”当然难收,放眼天下恐只有曹雪芹本人有此能力,然曹氏已作古几个世纪,后人只能枉自叹息。《红楼梦》因为残缺而神秘,因为神秘而让后人津津乐道,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她的残缺美,不要轻易去破坏她。
发表于 2011-3-28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短点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16 13:27 , Processed in 0.0666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