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麦客 麦客这个词我想真的就是起源我的老家.那个秦汉以来的兵家必争的关中. 每年端午节前后,正是小麦收割的季节.麦子黄时是"抢收".因为谁都不知道老天什么时候会来一次淋漓几天的雨,这样麦子就只能留在田里了.要不发芽,要不落粒,甚至颗粒无收.在老家有种鸟.叫"算黄算割",这样叫的原因是因为用关中话说来正好是鸟的叫声.这个鸟有个凄厉的传说.说的是一个书生,在里家很远的地方求学.到了麦黄时节,往回家赶.但是路上碰上几天连续的雨.当他赶回家的时候.家里颗粒无收.于是自己化做这种鸟.没到麦黄时节,就天天的这样叫"算黄算割.算黄算割....."意思是告诉大家,麦子黄了就不要等待,一边看着麦黄,一边收割,及时入仓. 麦子黄的时候一般是由东到西,由南向北.而收割也将是如此进行.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最适宜小麦生长.于是小麦成里主要产业.有小麦就有人的生命,没有就是饥荒.而土地多的人家依靠自己的能力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小麦收完.于是就得请人家来收.可是沿渭河两岸如果找本地人来收割小麦是不可能的.你家要收割,我家也要收割.于是只有请离本地比较远的人来收.于是东边的人给西边的人收割小麦.西边的人给东边的人收割.同样,南帮北,被帮南.那里麦子黄了人就赶到哪里.报酬当然也是平时劳动报酬的好几倍.而这些帮别人收割小麦的人就叫麦客. 每到麦客上门的时候,主人家热情招待,最好的饭食,最好的工作条件,最香甜的茶水. 而麦客的职业道德标准则是"干干净净,颗粒归仓" 小麦的收割程序如下: 1.下链: 就是把地里的小麦每一棵连着麦杆用镰刀割了,打捆运道打麦场.收割技术如下:A,整齐收割法.一链割一把.整整齐齐打捆.B,连刀快割法.用手轻轻扶着麦杆,快速有节奏的下链,一到三把就是一捆小麦,用于长期劳动的的人快速收割.C,踢跑链.右手拿镰刀,左脚配合,一次就是一捆.用于"特级工"快速抢收.(我8岁下地,9岁熟练运用连刀快割法,16岁闯下3个小时一亩地的劳动成果,在村里现在还有人提及) 2.晾晒打垛.小麦上场后先晾晒几个小时,然后一捆一捆打成一个大的麦垛.有些象房子,有些象谷仓,有些象帐篷.(我到10岁才掌握这项技术) 3.上场碾收.首先摊场.把小麦从麦垛上放下来.整整齐齐延着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场子麦穗朝里铺开,这个叫围边,围好边就开始延着边一层一层的摊开其他的小麦.最后形成象一个大圆饼一样形状铺完.下来就是碾场.用小四轮拖拉机拖个石碾子在上边来回的碾.碾好后再把小麦翻个身再碾一边.最后把麦杆用木杈从里边挑出来堆垛.不能把麦粒夹在麦杆里.把剩下的麦粒和一起碾碎了的麦杆,麦芒,麦穗,一起收成一个大堆.(在没有拖拉机的时候就用牛拉碾子.这个活我干过,在麦场上一圈一圈的围着转.看好牛就好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4.扬场.把收了堆的东西在风力的作用下用木杈和木锨杨起,使麦粒和杂物分离.(这个工作我12岁精通)最后装袋拉回家算完成.(这个工作一般都要到深夜才能最后完成,原因只是因为要有风才能工作.知道后来大家能买的起电风扇为止) 5.晾晒入仓.把收到家的小麦取出来,放在麦场里晾晒.一般见三个太阳.知道麦粒用牙齿咬下很脆为止.然后还要用筛子,簸箕把里边的土沙子等异物除去.就可以入仓了.入仓一般都选择在下午三点左右.因为那个时候天气最热.入仓后容易保存时间长不生虫.(我14岁抗的起80斤的粮食袋子) 6.播种玉米.一场及时雨后,土地松软.套上牛,拉上犁.一粒一粒的在地里播种玉米.见行可以种豆类作物.用爬犁.耱把土地弄的平平整整.整个工作算结束.(我12岁学会用牛.14岁精通播种各种技术.) 麦客的工作大致每年如此,现在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机械化了.但是在半山区和丘陵地带还是大量的有麦客的存在.也许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将不在需要麦客.但是在祖国的关中,我相信.一定有些关于麦客的故事永远流传. 一个麦客.一个关于播种,耕耘,收获的故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1 12:36: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