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做公益也跟做企业一样,需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虽然这几年公益很热门,但最终能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还是少数,或许在麦田的脚下,也堆积着前辈们的累累尸骨吧。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社会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只有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为将来的转型或发展提供明确的战略目标。 比如一个手机厂商,他要知道手机在整个数码领域中是怎样的定位,人们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哪些功能等等。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平板电脑开始热门起来,这个手机厂商也准备做平板电脑了,那么他就可以借由做手机的经验,从手机在用户使用中的定位来推导出平板电脑应具有哪些特点,哪些功能,而且可以借由手机在整个数码领域中的位置,来为平板电脑的市场推广制定销售策略等等,所以,明白自己在所处领域中的定位是极其重要的,它关系到将来的整个发展。 同样的,虽然麦田是公益组织,但在很多方面也是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思维。比如麦田计划是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那么这一目标在整个的中国公益领域内是处于热门还是冷门地带?它占据的份额是多大?就是比如100个公益组织中有多少的力量在参与这个的。它所处的地位是高还是低?这个可以理解为对这一公益项目的认同度,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很多人一听就觉得不错,但你要是说帮助艾滋病人,很多人别说了解,估计都要回避一下了。 然后麦田围绕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这一项目开展了很多不同的活动,这些不同活动之间是处于什么关系?比如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关系还是手机和外置蓝牙耳机的关系,前者是相同领域内不同的独立产品,具有不同的市场细分对象,后者是主体和衍生品的关系。关系不同其运作和规划都会不同,现在大麦田鼓励分社创新,但怎么创新,在何种程度上创新,在什么范围内创新都没讲明白。比如说就是做手机衍生品的创新,那么大家就知道怎么围绕手机的特性来做,如果是做一个新的比如平板电脑,那么就要跳出做手机的思维了。 在七周年年会上麦田说要商业化,可是怎么商业化也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有次我问北北说有没有什么关于麦田商业化的帖子或指导说明什么的,北北说没有。那么分社想要搞商业化,差不多就相当于无头苍蝇一样了,只能把自己当做试验用小白鼠,成了欢天喜地,败了估计整个分社都会一蹶不振,显然这样的风险和代价都太大了。 所以说现在大麦田应该用一部分的精力去规划下今后的整个战略发展,而不是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各种项目上,麦田现在是有规则但没规划,大家都在埋头做事,但并没有思考一件事它本身的意义和对麦田的影响,说白了我的建议就是,以后麦田多点纸上谈兵或许也并非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