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91|回复: 19

响应团队年的号召,提出一个新概念——团队密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3-1-3 16:58 编辑

看到团队年的好帖子,感慨麦田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有容,扯扯团队密度这个概念。

     做成一件稍大一点的事,就需要多人响应、多人合作。

     老百姓组成的草根公益组织——麦田计划,更是以规模优势,立足于公益组织之林的。

     走什么道路,国家给出了答案:中国不受忽悠。麦田7年多的历程,也应该有了答案,我们的道路——要保持鲜明的草根特色和人数众多、团队众多的优势。

     团队密度,是指在相对可以密集交流的区域内,(比如一日活动区间、150公里或200公里距离),麦田拥有的分社(团队、工作组)数量。

     在团队密度很低的情况下,团队交流是很困难的——距离远、可借鉴的经验少、远距离交流经常流于浅层(不熟,国人一般不愿意深谈)等等。

     而团队密度一旦得以提高,尤其是在团队交流、相互支持的背景下,团队密度提高之后,基层团队建设可以相互借鉴和相互合作的东西,就丰富起来了。

     这里必然要触碰一个基础性问题:什么是一个团队(分社)构建起来的基础条件?

     是一个区域内(比如一个市级行政区域或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还是有了多少个稳定的麦友并组合在一起,就可以申报一个团队,进而成立一个分社。。。

     如果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是不是即便是一个小区(窗外兄半年前的建议),有了稳定的麦友,愿意加入麦田,就可以成为一个工作组,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分社呢。。

     一个庞大的区域内公益组织,可以实现裂化,让组织内各个工作组都成长为团队分社吗?

     跟班,以一个基层麦友的观察和理解,个人认为,支柱麦友超过10个,存活半年上下,就可以成立团队;支柱麦友超过20人,存活1-2年,就可以成为分社。

     进而理解:不断地扩大全国性的麦田拥有的团队数量,从而提高麦田的团队密度,进而增强团队交流(也包括总社与各个团队的交流),最后达到做更多的事的目的,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支持基层麦田的呼声,支持每个能成立团队的麦友群成立工作组进而成立团队,支持更多的人加入麦田,支持做更多的事,大体是不会错的,呵呵。

     做事情,有三种思路:我做(尽一己之力),我们做(团结三五志同道合者),大家做(有容乃大)。还是走到大家做的道路上,做得更多些,更丰富多彩,也更快乐。

     目前,分省看,麦田起家的广东实力强大,富庶的江苏亦然。山东诸君,仍需努力。。。

     一己之见,静待各位指正。。。。
发表于 2013-1-3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麦田这一年了在积极支持地方团队的建立,七周年以后,团队数量一直增加了不少呢。
发表于 2013-1-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班兄,别来无恙哦,小弟坐看兄长精辟之言,
发表于 2013-1-3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容乃大"写的真好  就这一年来看麦田各个地方团队数量确实是在增加 而且还很快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麦田这一年了在积极支持地方团队的建立,七周年以后,团队数量一直增加了不少呢。
种子 发表于 2013-1-3 17:11



    有了总社的支持,对团队建设,肯定会增力不少。

         尤其是密集互动,多渠道沟通,相互熟悉了之后,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平凡的石头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容乃大"写的真好  就这一年来看麦田各个地方团队数量确实是在增加 而且还很快呢
罂粟 发表于 2013-1-3 17:54



    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玩,呵呵
发表于 2013-1-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公益的种子生根发芽
发表于 2013-1-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3-1-3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班哥的每个帖子都这么给力
发表于 2013-1-3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团队或分设下再设些小团队,倒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建议
这样可以消除由于区域过大的问题。如同银行中的,总行、分行、支行、。。。。。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团队数量的无限制增长,带来团队密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麦友和团队数量的增长模式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基础公益温度稳步上升,有利于新工作组(一个个新炉子)点火,并保持炉温,从而降低团队组建的失败率,提高新团队存活率。

   而总社对越来越多的团队进行的管理也必然的发生转化——严重超出管理幅度的压力,会让承担总社重责的麦友,记不住越来越多的团队和更多的支柱麦友。

   提取团队建设、团队合作、与其他公益组织合作、消化矛盾等等领域的经典战例,在总社对分社支持的面对面时,给予经验介绍或指导,等形式,可能成为未来两级交流的主流模式。

   基础理念、麦田公益底线等等坚持之后,更大的基础团队自主权,可能也是自然的选择。

  (现在,管的也很少。当然,也许恰恰是因为管的少,麦田发展的才快。这也是一家之言,呵呵)。

   而团队方向、方法等等的自然修正,可能主要依靠团队密度上升后,团队间互动,实现自我修正。

   作为一个松散型组织,能包容进来更多的团队,进而拥有更多的支柱麦友,总是强化了厚重感,呵呵
发表于 2013-1-3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麦田这一年了在积极支持地方团队的建立,七周年以后,团队数量一直增加了不少呢。
种子 发表于 2013-1-3 17:11

恩恩。这个其他的我不知道,但谢谢种子那天的支持给那执照 ,一起继续加油1
发表于 2013-1-4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    持  !
发表于 2013-1-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 ·······
发表于 2013-1-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  跟班哥   越来越帅了哈
发表于 2013-1-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跟着跟班大哥走  没有错
发表于 2013-1-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班大大。。猪猪越来越喜欢你了!!!比喜欢莫莫哥哥跟爱心哥哥还喜欢跟班大大
发表于 2013-1-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够棒,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15 20:28 , Processed in 0.0703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