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93|回复: 5

[转帖]给NGO“补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0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长时间以来,NGO一直处于与媒体和公众的蜜月之中。处境艰难、势单力薄而又从事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崇高事业、屡败屡战……这让NGO先天地获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尊敬。而怒江建坝被叫停,更使NGO特别是环保NGO达到了声望的顶点。如今,在一些大工程的决策中,人们开始听到一些不同声音,这些声音因其民间立场而显得分外悦耳,至于其中的内容,人们通常无意深究。

但较真的人还是出现了,当一些环保人士宣称不能开荒、探险是因为“山神在保佑”,或者将印度洋海啸说成是由于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上帝的警告时,方舟子认为,环保应该以科学为基础,而不能用迷信来吓唬人,也不能利用公众在科学知识上的无知而制造恐慌。双方各执一词。

环境NGO以环境为先,而方舟子们声称维护科学理性,这些都是一个健康社会所必要的。在西方,任何一个NGO的诞生,都往往会伴随着它的对立面——一个价值观对立的NGO的产生。这样自发形成的制衡机制,使得NGO既成为社会群体意志的重要代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维护者,也预防了NGO组织打着“为民请愿”的牌子实现自身组织利益的可能。

但中国的NGO显然缺乏接受这样一个现状的准备,作为体制的反对者,他们还未做好被别人反对的准备。很多时候,他们习惯于埋怨外部环境的恶劣,而不是检讨自身能力的欠缺;更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NGO凭借良好愿望和心地无私就可以办好事情。

1970年代的美国,当人们对NGO是否需要管理这个问题还存有疑虑之时,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已经意识了管理的重要性:“非营利组织不仅需要管理,而且必须以最好的方式来管理,因为做好事也要精益求精。这首先是因为人们对非营利组织抱有比企业组织更高的期望,非营利组织的失败或丑闻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其次,为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人大多是志愿者,如果非营利组织管理不善,那么不仅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志愿者,而且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从中国NGO的整体发展状况上看,政府的不信任固然消减着NGO的战斗力,但NGO在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许多NGO内部周期性出现的人事“内讧”, 某些NGO领导人和下属之间日益扩大的地位和金钱上的鸿沟,都在日益侵蚀着NGO的公信力和道德基础。这其中,最致命的是,一些NGO正在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心甘情愿地成为体制的补充。

正如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NGO也不是万能的。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外,尚有NGO失灵的可能存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21:35: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发不了

发表于 2007-3-2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很尖锐,少见的非常坚决的直指政府跟ngo的痛处。

NGO现在迫切需要引入现代管理经验,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而不是用个人感召力代替制度上的完善。

NGO的作用被媒体拔高了,事实上NGO的影响有限,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创新。中国并没有像样的第三部门,大多数NGO还只是作坊式的个体户,能力有限。

NGO没有提出自己本土化的主张,也没有深入国人的人心形成感召力,大多停留在炒作、消化西方概念的水平上。长此以往,NGO将渐渐失去和社会的血肉联系,沦为孤岛,成为一个自娱自乐的自我表演舞台。

看着让人很痛,却又是回避不了的现实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贴切,一针见血道出现在社会的NGO的现状。

发表于 2007-12-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  我也 认为这一切最重要的还是管理 ``
发表于 2008-2-29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15 23:37 , Processed in 0.0735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