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这种感觉我也开始有了,喜欢听张雨生,罗大佑,毛阿敏的歌,觉得有豪气,有内涵;看不惯流行音乐中那种浮躁、肤浅的纵情和狂热,拿龙的传人玩摇滚的王力宏,用口水耍双截棍的周杰伦,横竖不顺耳。 然而,爱歌的不见得都爱那内涵,没有一个标准说有内蕴的才叫好歌,也有人讲大家都爱就是好,这个问题争不出个结果。总之,我发现自己是开始落伍了,和上一辈人不欣赏我们不懂艰苦朴素一样。 一直在寻找某种稳定的东西。毕竟人生苦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保留,终觉可惜。进而,把希望寄托于某种更长久的东西上,可什么能够真正长久呢?金银迟早易手,容颜总归逝去。也许只有这思想,能随着书籍和言语流传久远吧?古人也把不朽归为立德、立功、立言,别的不易行,立言该算是个出路。而错误的言论肯定要被推翻,广泛、正确的思想最终流传后世,这大概就是人们要求一个真理的缘由吧。 可是一旦要分对错,人们就陷入了标准之争,因为有了标准就不难分个对错。无奈这标准依旧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高下。美声但好,无奈曲高和寡;摇滚虽爽,怎堪雅俗共赏?可真正的分别还不在此,一辈人有一辈人的背景,一旦时过境迁,如何找回那情感的根源?住高层的无从追忆红砖绿瓦的美感,骑单车的难以幻想赶牛马的快乐。如果这些生活还能到贫困地区去切身体会,那人民公社、全国粮票之类的东西也只有到文学作品中去“管窥蠡测”了。 莫说是立言、立德、立功,即便是古人立神、立鬼的高明创造,最终还不是难逃时事变迁,科技发展?其实,追求不朽的真正痛苦还不止于此,真的痛苦在于有一天你终于立下一个不朽丰碑,可你自己还是要枯朽,那时你的“N+1个代表”也不代表你自己。 “不朽”、“体面地活着”、“尽情地享受”、“投入地生活”……,都只是某些人在某时某处的救命稻草。穷则思变,没有哪个人有一成不变的追求,唯有“变”是不朽,让这最后的结论在看客的心中去变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