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跟班

实战岔路口的抉择——该不该申请和批准新资助点。(5月27日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5-24 10:04 AM 编辑

一个麦田基层组织,内部成员分析,跟班理解,有两个重要的视角。

一个是身份上,区分为:大致分为学生麦友和社会麦友。学生麦友人数多,稳定性差、经济上受到较严重的制约;社会麦友难于吸纳,加入后相对强势,认同后稳定性好;

一个是深入度,区分为:大致分为支柱麦友(支持麦友)和酱油麦友。支柱麦友难于寻找,更难于相互包容,是麦田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力量;酱油麦友人数多影响大,提供各种帮助,从人力到细节,也是不可或缺的。

交叉分析:社会支柱麦友,实际上占据着麦田从分社到部门绝大多数重要岗位,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
1、以跟班粗略评估,人数大约在300-500人。
2、麦田7年,每年稳定下来的核心志愿者大约在50-100人水平。
3、这些人的年平均活动次数,大约在10次-20次,承担着全部组织工作,小时数难于考据。
4、由于这一部分麦友相对稳定且人数稀少,导致大家相对熟悉,且文化认同度很高。
5、组织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凝聚新的社会支柱麦友。不要出现熟悉的永远熟悉,不熟悉的永远冷漠以对,是组织不断扩展,并实现自我不管更新的关键。
6、新的社会支柱麦友加入后,由于年纪大些,或是个人公益时间悠久等等原因,矛盾会显得多一些,矛盾深度深、经历时间久。

学生支柱麦友,承担着向关键人群——学生,宣传公益的重任,是麦田的未来,有利于麦田的传播。学生支柱麦友要麦田化而不是学校社团化,是学生支柱麦友评价和凝聚的关键吧。

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就面临不断的吐故纳新。面向哪个方向,招募麦友、凝聚麦友,决定着未来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态势,这不是喊个什么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实战细节问题。

当一个基层组织做不成事情的时候,不妨目光向外,交流学习。之后再目光向内,分析改善。
发表于 2012-5-24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滴个乖乖,跟班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啊
发表于 2012-5-2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校内部自建麦田计划社团,由高校志愿者自己牵头来做,地方麦田配合指导,当然这个也涉及成立社团审批 ...
跟班 发表于 2012-5-23 10:43 AM



高校麦田应该属于准分社及团队组织,准确定位还应该隶属于本地麦田团队领导的相对独立的活动组。
发表于 2012-5-24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滴个乖乖,跟班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啊
鱼儿冒泡泡 发表于 2012-5-24 09:09 AM



     这句话描述出跟班的神韵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5-26 11:03 AM 编辑
高校麦田应该属于准分社及团队组织,准确定位还应该隶属于本地麦田团队领导的相对独立的活动组。
温柔的驴子 发表于 2012-5-24 02:14 PM



    聊麦有不尊重领导的传统,哈哈哈

       这是聊麦当然的领导者——南海,一直坚持的!

       他把聊麦带出火场,浴火重生。之后,

       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谁干不好啊,谁干我都支持,谁干谁说了算!

       这一理念之下,聊麦内部,就再也没有领导意识存活的空间了。

       一群兄弟,就不分彼此的黏合起来了。

      雪域来了,干的很多,之后大喊。我就不要脸,咋地吧,哈哈哈

      延续扩展了这一历程!!!

      能粘合起队伍,做成了团队,做大了团队,

      做成事情才算数啊,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5-24 09:42 PM 编辑

从平等理念,到对领导的绝对尊重,

   是一个组织发展与停滞的分割点。

   曾几何时,老麦友告诉我,麦田曾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跟班来得晚,只是期盼,麦田能再创辉煌!

   雪域今天说,很多组织都是做大了,就垮了,值得深思。

   难道是做大了,就是错误吗?帮助更多的孩子有什么错?

   是格局与组织能力,没有与时俱进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滴个乖乖,跟班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啊
鱼儿冒泡泡 发表于 2012-5-24 09:09 AM



    多谢鱼儿妹妹的支持!

      跟班平心静气,接着写这个实战岔路口的长贴。呵呵

      总是写这个,少有争议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5-26 10:47 AM 编辑

新工作组图片展选址,是一个关键的岔路口。

   面向社会,努力多招募社会志愿者,搞城市图片展,凝聚下来的社会支柱麦友就多些。车辆、场地报备、仓库、联络助学,等等团队短板都可以渐次补强,团队组建工作就可以较为顺畅的展开。

   如果起步,专心搞高校图片联展,社会麦友数量不足,组建团队就会出现诸多短板。

   在3-5次城市图片展(每月一次),加上网络宣传、口头宣传等等,之后,社会麦友有了30-50人参加过活动了。这时,可以联络以单兵身份加入的学生麦友或老师麦友,间隔的搞一下高校图片展,扩大麦田在当地的影响力。

   同时,需要强调:高校图片展以招募和稳定学生支柱麦友为主,如果活动轰轰烈烈,但是学生麦友中,我们运气不够好,没有发现支柱麦友,就要及时停下来,转向继续城市图片展。

   个人观察,难免井底之蛙,说的不对,竟可以讨论。说这个不会吵架,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5-26 10:58 AM 编辑

需要强调:新老麦友的年龄配置问题。

   对一个新工作组而言,如果首批志愿者的年龄偏大,比如平均30岁。有了个框架之后,再招募学生志愿者,整个队伍较为稳健。毕竟,年龄对做麦田来说,也是相关人生经验、时间充裕度、经济充裕度、社会关系能力等等事宜的。

   如果首批麦友,年龄较小,组建团队不甚顺利。之后,来了大批年龄偏大、个人公益历史也较长的麦友,团队内话语权、决策权、队内相对位置等等方面,就容易出现各种纷争。

   而团队内部纷争,是一个新工作组不能顺利成长为团队的,主要绊脚石。

   麦田主要的跨地域宣传渠道就是高校,这一功能有目共睹。传播到各地,与各地麦田基层组织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有很多区别的。

   实战后,能不能做成团队,能不能多做成几个团队,好多帮助几百个孩子(也省的抢的这么厉害),需要细致考虑。

   呵呵
发表于 2012-5-2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么多字,,,人才啊,,,,,
发表于 2012-5-2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麦道夫


    人才不是在于字多少,而是源自于他能带来什么。。。这才是最重要滴哟!!!
发表于 2012-5-26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麦道夫


    看到这个“麦道夫”让人想起了美国“麦道夫骗局”。。。。建议还是把名字修改一下吧,不要整出什么阴影来着!!!(*^__^*) 嘻嘻……好在注册时间不长。

  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麦道夫公司的标志。
发表于 2012-5-2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跟班


    你咋这样呢
发表于 2012-5-2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雪域


    晕菜。你才比人家多三个月而已好吧····臭美什么啊··
发表于 2012-5-26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唯念归鸿


    俺可不敢臭美,只是觉得这名字起得很不好哟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帮忙顶贴,哈哈哈

   听人劝,暂时停笔,呵呵。

   为一场团结大会,而努力吧,呵呵
发表于 2012-5-26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跟班


    谁又劝你了呢,刚刚有点。。。。   咋就。。。。。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个老妖精啊,不厚道的,无出兄右者!哈哈哈哈哈哈

   那就再写一个吧,呵呵。

   什么情况下,新团队应该申请构建一个新的资助点,以及审批同意与否的标准。

   麦田关于助学的流程,相当的扎实细密。关于这个方面,跟班学到了很多。

   构建新的资助点,主要考虑两个团队是否稳定:麦田团队是否稳定和学校配合是否稳定。

   申请团队稳定度自我评定和助学部考核,跟班理解,岔路口在于稳定度考核的思路和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5-27 08:15 AM 编辑

一个团队是否稳定到应该申请新资助点,主要的考核点,跟班理解如下:这个团队过去6个月,

1、是不是每个月都有活动(或活动节奏评定);
2、活动参加总人次数和小时数是不是够了一定的量(量可以细致商量);
3、活动过程中是不是展示了外出能力(有几辆车辆配置、可外出麦友人数和节奏);
4、有没有安排2个以上麦友,学习助学流程,充任团队助学部主力。
5、团队助学部人员是否稳定。
也许还有其他方面需要注意,请跟帖修正或补充。

如果没有以上细致的评定标准设置,团队开展助学活动的自我评定和助学部批准,难免走向以定性为主。

而定性评价具有不稳定性,就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难于把握。

1、自我评定客观全面细致,助学部及时批准,助学工作开展顺畅,皆大欢喜。(在志愿者都很认真的情况下,这一局面很常见)。

2、自我评价过高,团队不稳,助学部批准了。过后,助学工作因故出现各种问题,影响麦田大局。审批者倍感压力,可能影响以后的审批天平。

3、自我评定过高,助学部考核细密,不批准。容易出现团队与部门之间,产生很多纠缠。类似部门不支持和部门抱怨有的团队不稳定造成助学中断等等的的回复,以及他们不稳定我们就不稳定吗的疑问,会此起彼伏。

因此,跟班建议对团队实施动态化的等级评定,就是建议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定量评价的比重,以提高判断准确率。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2-5-27 08:16 AM 编辑

实战中,团队自我评价与考察学校是否持久配合,聊麦建议所驰援的新工作组先采用短项目方式。

   字典也好、图书室也好、发放衣服、小药箱也好。团队和固定的学校,有了几次互动之后。

   团队持续活动能力得以验证,同时,学校的配合程度可以验证。

   即便有什么问题,影响是短暂的也是局部的。

   助学部的审批,就有了很好的观察视角,准确率可以有效提升吧。

   回应雪域的胡扯,就说这些吧,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16 02:34 , Processed in 0.0669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