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田里,我们经常会碰见在讨论某一个问题时,双方争执不下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就算甲指出乙方的错误,你会发现乙方也会极力辩解甚至不承认这个错误,到最后僵持不下的情况。虽说在麦田里推行民主讨论,但可能有人会发觉对于有争议的话题要讨论出一个结果都是非常艰难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这里我先举一个例子:比如你作为学生和老师讨论一个问题,首先我要阐明这种讨论在立场上你们是不对等的,老师(这一职业)作为权威的存在是比你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的,而且从老师这个职业上也可以得出在知识水平上明显要比你高(在大多数情况下,误人子弟的不算)。 所以当你在和老师讨论问题时,都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保持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如果对这一问题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时,不管他对不对,你也会更多的去考虑和采纳,就是在思考这一反对意见时会先想是不是自己错了。从心理学上讲也就是说学生和老师的这种不平等立场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和自信。 然后转换到麦田,在麦田中我们推行民主讨论,所以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拥有相同的话语权,没有立场之分也没有所谓知识层面的高下之分(老师这个职位就好比一张文凭),而我们在一起时谁也没法证明说自己的知识面有多宽。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聚焦观点偏见:观看角度不同造成观点不同,就是说如果有老师的这一立场影响你在思考不同的意见时会更客观,但要是没有这个立场,就会变得更加自我与主观。也就是说在麦田的民主讨论中每个人都会更加的自信和自我。 回到我第一段讲到的问题,为什么在讨论有争议的话题时更难得出统一结论?心理学中的名词:信念因着:信念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当支持其的证据被否定时仍会存在下来。就是说每个人都更难接受反对意见同时都可能会忽略部分别人的反对意见,简单的讲就是无视他人。 如果在讨论中分成了两派意见,便会产生虚假普遍性:过分高估或低估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比如甲方对乙方说:“我同意你的大部分意见,但有些我反对。。。”而在乙方看来,可能就没讨论的必要性了,乙方会有一种自己就是正确的错觉。 特别是当某方在某一点争论中取胜时,就好比一个议题分为1.2.3点讨论,甲方在前两点都胜利了,就会产生一种虚假独特性:当我们干得不错时会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而为了维护前面塑造的好形象,在下一点的争论中或许甲方是错的,但也会积极狡辩甚至完全不承认错误。这也是库勒乔夫效应:尽管事实摆在那儿,但我们的思维却积极地去解释它。就是极尽所能为自己辩护。 而且由于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这个请自己百度),总之最后经常是争论不下谁也不服谁。相信在麦田论坛里呆久了的麦友都碰见过几次大争论结果演变成无法收拾,最后只能版主出来闭贴什么的。很多人就弄不明白为什么民主的讨论会变成这样,所谓的民主不是应该更和谐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时候在弄清楚某件事背后的心理学动机后你会一切豁然开朗。 以上的分析只是本人平时没事观察得出的(因为看过几个大水贴然后就想为什么会这样),引用的心理学名词也是以前自己随手翻书看来的,花了半个小时写完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漏点,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高人请教。不过希望这篇研究分析贴能给麦友们带来点有用的知识。 |